十年前,李嘉誠以一篇關于“賺錢的藝術”的演講拉開長江商學院的序幕,也開啟了中國商學院教育的序幕。在財富責任上,長江商學院在全球第一個提出要“關注和研究財富整個循環過程”,要求學員不僅知道如何賺錢,更要懂得如何處置財富,讓財富循環。
中新網11月23日電(陳璞)十年前,李嘉誠以一篇關于“賺錢的藝術”的演講拉開長江商學院的序幕,也開啟了中國商學院教育的序幕。此后,馬云、郭廣昌、林左鳴、江南春等成為其中廣為人知的代表,長江商學院EMBA學員有超過76%的人在企業中擔任副總裁及以上核心管理職位。2012年,長江的學員、校友中就有76名全國兩會代表,27人參加剛剛閉幕的十八大黨代會。長江商學院的學員不僅成為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而且實質性的影響了中國的未來。
如果說,過去十年長江更多在幫助中國實現“全球視野”,那么,未來十年,長江將為世界貢獻“中國的視角”。在論壇一開始,長江商學院創始院長項兵就以極具個人風格的講話開宗明義的闡述了長江商學院未來的發展戰略。
明日長江:讓智慧從東方流向西方
在論壇上,無論是長江的4000多位校友還是專程趕來的學者專家,人們共同關注的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繼續蔓延的背景下,企業都遇到哪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企業如何走出危機。而圍繞在世界經濟復蘇中中國的角色和地位,崛起的中國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付出什么樣的貢獻,成為與會代表爭論的焦點,也成為長江未來十年的關鍵。
項兵院長表示:過去的這些年中國企業走出去了,但是中國真正的崛起還需要更多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企業家,在國際社會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只有解決了國際問題,我們的企業才能受到世界的尊重。長江商學院未來的定位無可置疑要全球化,未來,不僅要做學習西方商業文明的橋梁,更要帶動中國企業的管理智慧影響西方。
記者了解到未來長江商學院的發展戰略主要包括:布局全球化,學位課程與非學位課程陸續在倫敦、紐約、新加坡、東京以及南美洲開設;研究范圍全球化,增加與美國肯尼迪學院、法國行政學院等單位的合作,借此來推動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良性互動;以及用獨特的東方智慧“天人合一”解決西方社會透支的“個人價值”,通過實現包容性、可持續發展來解決世界經濟存在的根本性問題。
商學院東方智慧的獨特定位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長江商學院早在2010年即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開設面向歐美高管的“全球企業戰略:中國”課程;2011 年,又在英國倫敦市中心設立歐洲業務代表處,輸出中國式管理理念。長江商學院的全球化步伐引起了財經界巨大關注,業內紛紛評價“東方智慧正在流向西方”。
十年長江:培養“站在月球看地球”的中國企業家
從1900年第一所商學院塔克商學院創建開始,商學院作為一種高端再教育產品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2000年初,商學院教育在歐美已經成為改變世界企業格局的最主要力量來源。而十年前,來自世界頂尖商學院的一批教授放棄西方成熟和優越的研究環境,回到中國,從無到有建設長江商學院時,中國商學院還是一片荒蕪。是什么樣的夢想支撐他們走到今天?在他們看來,也許只有一點:發展的中國需要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這也就是項兵所言的“站在月球看地球”。
改革開放加快了中國國際化和走出去的腳步,中國發展需要從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能夠走出去的企業家開始,這既是歷史賦予的使命,更是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們的迫切需要。中國社會只有發揮他們的作用才能帶動產業的輝煌。長江商學院以金字塔頂端的定位,為中流砥柱們提供支持。“教授治校”,這一西方主流商學院慣用的管理方式讓長江商學院迅速吸納了來自全球十大商學院的頂尖教授,他們紛紛來到中國,為中國企業著書傳教。
以國際頂級教育資源做基礎,通過“金字塔頂端的差異化定位”培養方法,長江商學院開始走出一批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們。但是,這對于長江商學院和中國的企業家們而言還只是個開始。中國走出去的速度越來越快,需要更多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企業家,這條路顯然更悠遠。而長江商學院的影響也遠遠不止培養一批批走出去的企業家而已。
長江的責任:從“賺錢的藝術”到“奉獻的藝術”
多年前,李嘉誠先生以一篇關于“賺錢的藝術”的演講拉開長江商學院的序幕,也開啟了中國商學院教育的序幕。彼時中國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先富起來的企業家們也鮮有走出去的大鱷。而伴隨長江商學院的迅速崛起,李嘉誠先生隨后又發表了“奉獻的藝術”,從“賺錢”升華到“奉獻”,這顯然與長江商學院的探索和使命一脈相承:在教授學員們創造財富的同時,更要引導他們分享財富;同時,中國的管理者不應只是局限于中國,而應該成為全球視野下的“新一代企業家”,在全球競爭和產業鏈競爭的格局中,找到自己定位和出路,并做出中國對于世界的貢獻。
實際上,長江商學院在學員培育上也確實如此。
在財富責任上,長江商學院在全球第一個提出要“關注和研究財富整個循環過程”,要求學員不僅知道如何賺錢,更要懂得如何處置財富,讓財富循環。
在財富的管理上,長江商學院在世界范圍內首開先河,將人文課程和公益實踐引入管理教育,全面培育長江學員“善其身,濟天下”的情懷與使命。鼓勵學員將視野超越單純財富的創造,專注于偉大商業機構的打造以及新商業文明的締造,最終實現中國企業家從“創造財富”到“分享財富”的轉變。從2010年起,長江商學院要求所有的EMBA學生必須做六天義工修得相應的公益學分才能畢業,而這個探索,在全球商學院中也是第一家。
在此影響下,每個長江學員都成為李嘉誠先生“奉獻的藝術”的主角,長江商學院成為中國社會公益的領跑者。據不完全統計,僅2008年汶川地震,長江學員就向四川地震災區累計捐贈4.3億元人民幣,占中國機構捐款7%。由長江商學院發起的“長江公益基金”,先后實施教育、醫療、環保、災后重建、艾滋孤兒和遠征老兵救助等多種公益項目。該基金開展的“長江紅領巾書屋公益計劃”,已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落成648個,參與該計劃的2500位志愿者,向社會貢獻公益時間2萬余小時,惠及學生26萬余人。
“有能力的人,要為人類謀幸福,這是任務。我們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們謹守正知、正行、正念,應該可以高聲回應社會”。李嘉誠先生在長江十周年慶典上關于“行動英雄”的主題演講似乎是對長江人奉獻的最好總結,“為下一代建立和守望未來,同塑更美好的世界,世世代代能在尊嚴、自由和快樂中,活出我們民族的精彩。”也成為更是長江下一個十年最好概括。
彈指十年,凝聚為一揮間。
在不知不覺中,長江商學院前后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員。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十年只是一瞬間。2012年11月22日這一天,也是長江商學院新一期MBA和EMBA學員畢業典禮的日子。在那些須發已經漸白成功者們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背后,是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在薪火相傳,他們感嘆著這幾年求學的艱辛,但因此而獲得更廣闊的視野、更有格局的思維,也堅定了一代中國人推動這個國家和世界前行的使命。
這,或許就是長江商學院下一個十年影響世界的精髓。 (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