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紐約汽車展7日落下帷幕,騰訊財經觀察發現,此次紐約車展,盡管豪華車品牌所展示的高端跑車、SUV等依然是主角,但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電動車也開始逐漸成為車展上的新亮點。
與往年紐約車展相比,汽車廠商對于電動車的推廣力度進一步增強,除了用電動車炫目的外形、極富科技感的座艙吸引消費者眼球外,廠商也開始更多地強調電動車的實用性。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對于電動車的興趣也明顯增強,體驗試駕和咨詢電動車信息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在談到購買時,對于電動車續航能力和可靠性的疑慮依然是阻礙消費者將其作為家庭日常主力用車的主要原因。
電動車成紐約車展新亮點
今年的紐約車展,豪華車、大馬力高性能車依然是車展上最引人關注的焦點,布加迪威龍、勞斯萊斯、法拉利、保時捷這些豪華車品牌的展廳前聚集了最多的人氣。
與這些“高富帥”所不同的是,更為面向大眾的汽車廠商,則不遺余力地將宣傳力度主要放在了實用性和駕乘體驗上,例如豐田品牌,旗下在北美市場最受歡迎的凱美瑞、卡羅拉等普通家用車型,主打節油經濟性,每輛車前的產品介紹屏幕上,都標注了該車的節油性的具體數據,如凱美瑞混合動力車型,標稱能夠達到每加侖40英里的續航能力,這一成績超過了一般中型家用型轎車每加侖30英里左右的水平。
而對于SUV車型,如Rav4 和海蘭德等,則更強調空間和安全性。豐田在此次車展上,還特意將其所獲的各種獎杯,集中陳列在櫥窗里,向消費者展示其在業界和市場上獲得的高度認可。
除了傳統汽柴油動力的車型外,廠商推廣電動車的意愿更為強烈。尼桑旗下已經獲得市場巨大成功的電動車“葉子”,今年車展上也不出意外地繼續亮相,并被尼桑安排在了展廳最顯眼的位置。
負責尼桑此次車展的尼桑北美公司營銷經理德魯特對騰訊財經透露,從2010年開始量產的尼桑“葉子”這款車型,目前在全球的銷量已經達到了5萬輛,成為商業化最成功的一款電動車。
“這個成績我們之前也沒有料到,更為我們增強了推廣電動車的信心。”德魯特說。
而過去對于電動車市場并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的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則選擇在本次紐約車展上推出其品牌旗下第一款電動車:基于奔馳B系車平臺的純電動車。
與其競爭對手寶馬在電動車市場保持高貴姿態所不同的是,奔馳在電動車市場打算走親民路線,這款B系電動車預計明年初就能在北美市場上市,盡管最終價格還未公布,部分專家預計,這款車的價格將與普通B系奔馳車相近。
本次車展的展廳外,特別安排了一塊84.6萬平方英尺的場地,用于電動車的試駕。試駕的車型包括豐田、尼桑、三菱、Mini等廠家制造的電動車。
“這次試駕,一共安排了1000輛電動車供公眾試駕。”負責此次電動車試駕的紐約車展工作人員Matt對騰訊財經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已經有超過2萬多人試駕了。”
騰訊財經在現場看到,盡管已經是車展第七天,前來試駕電動車的人們依然絡繹不絕,場地外圍排著長隊,人數與不遠處JEEP越野車試駕的人數幾乎不相上下。一位正在排隊等待試駕的紐約故名路易斯對騰訊財經表示,紐約車展他每一年都回來,今年是第一次打算試駕電動車。“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雪福萊電動車Volt的廣告,今天想體驗一下開電動車是什么感覺。”路易斯說。
電動車市場前景依然有待觀察
電動車成為紐約車展的新亮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車廠商對于未來汽車產業趨勢的判斷,各大汽車廠商不遺余力地投入大筆資金,進行電動車的研發和推廣,足見未來電動車市場對汽車廠商的吸引力。
“安排電動車試駕的目的就是希望消費者能夠自己親身體驗一下駕駛電動車是什么感覺。”Matt說,“但是人們會不會最終購買,就不好說了,畢竟大家已經習慣于開汽油動力車了。”
但電動車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消費者所接受,市場潛力究竟有多大,目前依然沒有定論。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及與其所配套的充電站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將會是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前所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動車,充滿一次電后的續航能力基本都能接近甚至100英里,這一距離對于普通上班一族來說,已經足夠,以紐約市為例,對于居住在皇后區、布魯克林區的居民來說,距離曼哈頓島的車程僅10英里不到。即使對于居住在長島及新澤西靠近紐約周邊地區的居民來說,一般通勤距離也多在100英里以內。
而紐約市最近的一項計劃,也令充電站不足的問題在長期來看有望得到解決。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今年初公布了一項計劃,打算在未來7年內,在紐約市區范圍內增加1萬個可提供充電的停車位,最終使得提供充電的停車位數量達到紐約新建的停車位數量的20%。
但對于長途駕駛來說,尤其是跨州旅行,由于目前充電站建設還不完備,汽柴油車相比電動車來說,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安全感。
參加試駕的紐約市民保羅表示,感覺電動車駕乘起來很舒適,沒有傳統汽柴油車的噪音,同時,他試駕的這款尼桑“葉子”接近100英里的續航能力也令他滿意,但是談到是否購買時,保羅表示,如果有閑錢的話,會考慮購買一輛,但是家里那輛老福特SUV還將保留。
“我不會完全依賴于電動車,如果買的話,也只會作為家里使用的第二輛或第三輛車。”保羅說。
但“綠色方向盤”公司總裁道格· 斯諾卻認為,電動車的實用性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一般家庭的需要。“綠色方向盤”是一家總部位于芝加哥的致力于推廣綠色新能源車的公司。
“就像使用手機一樣,每天或者隔一兩天就要充電。汽車為何不能也這樣呢?”斯諾說,“電動車現在不被大眾所接收的主要原因還是觀念的問題。”
(騰訊財經 紀振宇 發自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