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大意是說:只有自己親自享用了某種東西,才會知道這種東西的真正味道。這句話,對于目前全國為數眾多的經銷商而言,可謂是理解最為透徹和刻骨銘心的一句話了。為什么這樣說呢?這要從經銷商由自由者變成經銷商老板的前后過程與心境歷程來說起——顯然,當經銷商還是自由者、準備創業的人甚至是打工者的時候,計劃和想像自己要創業了、要開店銷售產品了和要當老板了,這時候覺得自己終于快要成為老板了,仿佛是滿身金光,快樂和威風不已。這是經銷商在創業和經銷產品之前的美好想法與快樂境界,是美麗的,也是幸福的。
但是,隨著經銷商找到了加盟項目,真正把資金投了下去,貨進來了,人員有了,店面開張了……真正變成經銷商老板了,隨后各種壓力也洶涌而來:店面租金、日常管理費、員工工資、工商稅款、促銷物料費、品牌推廣費等諸多費用一茬接一茬地冒了出來,而產品銷售除了開業時火熱了一段時間后,慢慢地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甚至是一天從早到晚零收入也不再稀奇了。這個急呀,這個累呀,這個無助和無奈呀!只有經銷商自己心知肚明,也由此印證了“身在其中,方知其味”的俗語了。
正因為如此,目前全國為數眾多的經銷商面對加盟項目時,可謂是愛恨兩重天。為什么說是愛恨兩重天呢——他們愛什么呢,恨意又從何來呢?針對這個問題,經銷商火爆銷售導師、經銷商網創始人沈海中老師認為:廣大經銷商對加盟項目表現得又愛又恨的現象,是被現實左右夾攻造成的。其中,經銷商對于加盟項目的“恨意”,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具體如下:
一、品牌知名度低,終端不易走貨。大家都知道,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更容易被廣大消費者喜歡和購買。問題是,知名品牌的數量畢竟有限,因此,現實中絕大多數經銷商所代理經銷的品牌產品,都是非知名品牌的產品,即產品品牌的知名度比較低。顯然,因為經銷商所經銷的產品的品牌知名度比較低,消費者對其了解甚少,加上廠家和經銷商在當地的品牌推廣又不是很強勢的話,導致多數消費者都不知其品牌產品的存在,也不敢輕易地購買其產品。如此,導致很多經銷商雖然當上了老板,但終端零售、區域團購等方面均不容易走貨,使得經銷商的經營日趨慘淡。如此,又怎能使廣大經銷商快樂和愛起來呢!
二、自身經驗缺乏,團隊實戰不強。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十二分嚴重的問題。目前,為數眾多的經銷商都不是從企業營銷、銷售領域成長起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多年打工奮斗或者某種機緣巧合,而轉行進入經銷行業,代理產品成為經銷商老板的。顯然,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擺在面前,即這樣的經銷商自身嚴重缺乏品牌營銷、產品銷售、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實戰的先進的經驗。如此,這將明顯阻礙著經銷商的日常優良銷售和未來的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由于經銷商自身缺乏營銷與管理方面的經驗,自然對營銷團隊的人才招聘、選拔、運用和管理難以做到最好,加上當前社會上優秀人才難招,這使得經銷商營銷團隊實力極其有限,從而使諸多的營銷、銷售、市場、服務、管理等問題難以有效地解決,致使為數眾多的經銷商的銷售業績“面黃肌瘦”,難以“肥胖”起來。
三、企業支持乏力,幫助發展無望。經銷商的營銷、銷售、運營和管理經驗有限,這是可以理解的。正因為這樣,很多經銷商都天真的把希望寄托在企業身上,因為他們希望企業能夠派營銷部的高手,和出具頂尖的營銷方案,全面支持自己快速地發展起來,賺取豐富的利潤,實現完美的雙贏。這種想法和愿望本來是美好的。但是,目前很多企業自身營銷水平也欠佳,導致為數眾多的企業與經銷商合作,一般是簽定合同收了款,把貨把給經銷商后,幾乎就對其不聞不問了。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會提供一些所謂的營銷支持,甚至是裝裱得金光閃閃的“十大營銷支持”,但實際上只是一些隔靴搔癢的“營銷道具”,對產品的銷售無法產生實際的作用。如此,為數眾多的經銷商通過一年半載甚至數月與企業的接洽后,對企業的營銷支持與運營幫助徹底地失去了信心,從此對其不抱任何的希望。這一打擊,使得經銷商熱血沸騰的心馬上涼了半截,而其產品的銷售就更加地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