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世界杯,德國球員不僅刷新了個人世界杯入球新紀錄,更收獲了世界冠軍的榮耀,并讓足球王國巴西自己家門口舉行的世界杯,遭遇84年歷史的世界杯半決賽的最大比分紀錄“辱殺”。在剛剛傳來的中國汽車半年報,德系車也成為中國今年上半年車市最大的贏家,中國品牌穩坐數年之久的轎車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連續六個月被德系車超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品牌轎車表現繼續不佳,市場占有率為2009年以來月度新低。
有識之士認為,對于堪稱全球第一的汽車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在轎車市場的淪陷,其慘烈和震驚程度,并不亞于世界杯主辦國巴西所遭遇的大“辱殺”。
數據:
中國品牌轎車份額第一被德系車取代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4年6月,中國品牌轎車表現不佳,市場占有率為2009年以來月度新低,當月共銷售20.79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0.91%。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品牌轎車頭把交椅的地位,連續6個月被德系車所取代。
記者走訪發現,佛山市場也與全國走勢十分接近,大多數中國品牌轎車在佛山市場舉步維艱,經銷商放棄自主品牌的跡象正在加劇。
今年以來,盡管佛山市場仍有不少新店開業,但鮮有自主品牌開店的身影。眾多商家坦言,雖然佛山今年有限摩等政策刺激市場,但自主品牌的日子并不好過。
記者獲悉,在過去三四年間,佛山更有10多間4S店淡出市場。有不愿具名的商家表示,隨著合資車價格的下沉,在佛山這類原本就以合資車為主的消費市場,自主品牌經銷商未來的生存會更加艱難。
變化:
中國品牌市場份額連年銳減
記者通過梳理、統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各年的統計數據發現,中國品牌轎車的市場占比,已從2009年的較為穩定三成,跌至上月僅兩成的市場份額(詳見表格2)。數據同時顯示,中國品牌在轎車細分市場保持長達5年之久排名第一的優勢,卻因為今年市場的銳減,出現連續6個月被德系品牌超越的不正常現象(詳見表格1)。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轎車共銷售136.82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24%。而德系轎車銷售175.12萬輛,銷量高出中國品牌近40萬輛。
除了數量占比龐大的轎車被明顯超越外,乘用車(包含轎車/SUV/MPV和面包車)的市場占比也萎縮明顯。數據顯示,乘用車從2009年~2013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分別為44.30%、45.60%、42.23%、41.85%、40.28%。而到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63.03萬輛,占比37.68%。除了因對1.6L及以下補貼政策的影響,2010年出現輕微增長后,整體乘用車市場出現明顯的逐年下降趨勢。在今年初,中國品牌市占率下跌驚人。
業界觀察:
性價比、規模化生產
沖擊中國品牌汽車生存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品牌汽車在市占率的明顯下滑,值得業界關注。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合資品牌已完全壟斷了轎車銷量前十的榜單,在這種規模生產的成本優勢之下,合資品牌間的市場爭奪戰,紛紛啟用價格屠刀。合資車的全面降價,進一步降低中國品牌車車型的價格吸引力。目前,以賽歐、奧拓等為代表的實惠合資車型,其價格與相同尺寸的中國品牌車車型相差不大。而在中級車方面,隨著韓系、美系、甚至日系等品牌低價車型入市,也對中國品牌車緊湊車型形成巨大的沖擊。
此外,在最近幾年間,以國企為首的瘋狂合資進一步上演,全新合資品牌進入和原有合資工廠陸續投產等因素,產能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經呈現。以大眾品牌為例,目前在中國數量已多達11個工廠,未來仍有多個工廠在建設之中。當前,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缺少品牌力的中國品牌車開始受到合資品牌的瘋狂擠壓,就連在中低端覓食的空間也被擠占。在一些汽車保有量較大換代消費需求旺盛的城市,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以佛山為例,目前中國品牌已經跌出佛山品牌前十銷量榜。
業內聲音
中國品牌汽車發展
需要從產業規劃上進行調整
當前,盡管國內車市仍保持約10%的較快增長水平,但由于合資品牌擴產、合資品牌越來越多,當前車市產能已大于市場增長水平。與2011年前緊張的供求市場相比,當前的競爭更加白熱化。從市場大環境來看,中國品牌已經錯失了好的發展機會。
佛山某大型汽車集團黃姓負責人表示,中國品牌汽車崛起,顯然已不是經商層面思考的話題,甚至已不是個別車企所能改變,如何從產業規劃上,讓占有巨大資源的國企能承擔更多民族工業發展的責任,給予民營車企更寬松的發展空間,已成為發展民族汽車工業迫在眉睫的話題。
而從今年急劇下降的數據來看,政府或者行業間不對資源進行整合,未來國內車市的布局,中國品牌的影響力必然會進一步萎縮。
(文/表 記者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