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5月9日發布的4月份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4.6%。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從環比看,4月份CPI略有下降,主要是受鮮活食品價格下降的影響。從同比看,總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八大類價格六漲二降。受去年同月基數較低影響,部分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4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主要是受石油加工產品價格由升轉降及煤炭開采和洗選價格降幅擴大的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91個百分點。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5.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5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8.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2個百分點。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CPI低位回升主要是由于3月中旬以來生豬價格的持續上漲開始在終端豬肉價格體現,豬肉價格帶動CPI上行。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4月份CPI上漲1.5%較上月微幅上揚。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有明顯改善;非食品價格漲幅與上月持平,表明未有新通脹壓力出現。而PPI下降4.6%顯示工業通縮形勢嚴峻,前4個月實際利率遠高于去年,期待寬松加碼。
“總體來看,短期隨著經濟逐步探底、豬價和油價沖擊緩解等因素的發酵,通縮的壓力有所緩解,但長期來看,經濟仍面臨增長動力轉換的調整壓力,通脹仍將在低位運行,不會成為掣肘貨幣寬松的障礙。未來穩增長(配合地產政策放松、支持信用擴張)、調結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以及防風險(降低債務維系成本)均需要寬松貨幣政策的支持。銀行間利率下行而實體融資成本依然高企,降息可期。”管清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