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回顧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異常火爆,12月15日,萬向集團成為第六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yè),不出意外,恐將是今年最后一位資質獲得者。
對萬向而言,資質的獲得只是開始。實際上,萬向從無到有進軍電動車整車制造,離不開企業(yè)領導人的個人意愿。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曾表示:“我會把萬向掙到的每一分錢都用來制造電動車。我會大量燒錢,直到成功,或者萬向崩盤為止。”
資金是造車企業(yè)繞不過去的話題,如樂視汽車資金的不足導致其造車進程放緩。但是,對于萬向而言,似乎是不缺資金的。今年10月,胡潤研究院發(fā)布的《2016胡潤百富榜》中,包括與汽車零配件相關的企業(yè)老總,汽車行業(yè)總計有75人上榜,魯冠球家族以550億元排在汽車富豪榜首。
實際上,對早在1999年與浙江省政府聯(lián)合設立電動汽車項目的萬向而言,其進入電動乘用車領域卻相對落后,到了2016年,萬向加速其戰(zhàn)略布局。
對此,汽車分析師鐘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目前造車企業(yè)而言,其背景是主要參考因素之一,目前萬向造車進程相對比較穩(wěn)健,萬向一直也是提前布局,對電動汽車布局比較清晰,但未來還是要有市場競爭力產品出來。”
將Karma技術國產?
“對于電動汽車整車制造,萬向集團內部曾存在爭議,到底如何去發(fā)展布局是一個問題。”鐘師說。
據(jù)了解,近兩年內萬向集團開始發(fā)力電動汽車整車制造,在2014年,萬向以1.492億美元的超預期競標價收購美國增程式電動汽車生產企業(yè) Fisker,成立Karma公司。而Fisker主要競爭對手,則是知名電動車企特斯拉。
相比特斯拉Model系列,F(xiàn)isker本身擁有K、N、P 高中低檔車的開發(fā)計劃,但是參加過汽車展覽的Atlantic沒有機會生產,主要原因在于外界因素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夭折。
對比特斯拉,F(xiàn)isker走的是輕資產的路線,外觀設計方面由Fisker承擔,而電池等方面由A123負責。在A123電池公司破產之后,F(xiàn)isker的生產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轉機發(fā)生在2014年,破產后的Fisker被萬向集團收購,同時萬向集團在美還擁A123的電池生產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收購美國A123等國際鋰電企業(yè),萬向集團已實現(xiàn)了動力鋰電池技術的儲備,而高價競購Fisker,使其快速的整合電動汽車整車制造技術。萬向集團更加在乎電動汽車技術的獲得,可以預見的是,收購Fisker的Karma公司,將成為萬向集團在未來整車制造方面主要企業(yè),這對于沒有整車制造經驗的企業(yè)來說尤為重要。
鐘師表示:“復活Fisker企業(yè),一是該企業(yè)已經有現(xiàn)成的產品,二是提高品牌形象,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達到做批量化的目的”。
而在完成一系列收購之后,萬向集團目前已經形成了由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組成的一個完整產業(yè)鏈。但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布局成為未來萬向新課題。
整車制造困難重重
目前從已獲得資質企業(yè)來看,萬向在新能源領域采取從高端到中低端,從海外到國內的路線。根據(jù)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經驗,Karma作為萬向新能源布局已久的重要一步,成為其能否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未來一定時間內,萬向集團需要利用旗下資源為新車提供動力系統(tǒng)。此前,2015年11月萬向集團相關人員曾提到,Karma與寶馬公司達成重要合作伙伴關系,寶馬公司將為Karma汽車公司提供最新的動力系統(tǒng)產品,包括引擎、高功率電池充電系統(tǒng)和其他一系列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零部件,并計劃在2016年推出旗艦型豪華混合動力車,車內將首次采用寶馬公司的零部件。在正在研發(fā)的下一代車型中,這家公司將會運用更多的寶馬動力總成技術,以確保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美國當?shù)貢r間今年9月8日,萬向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Karma首款新車——2017款豪華混合動力汽車Revero在美國上市,此款車型售價約13萬美元。并且萬向集團計劃生產Karma平臺系列產品(增程版、純電動版)、Atlantic平臺系列產品(增程版、純電動版):產品型號分別為:(EREV)、Karme(EV)、Atlantic(EREV)、Atlantic(EV)。以此可以看出,Karma公司也是按照早先規(guī)劃在進行產品的投放。
由于資質的獲得,萬向也將采用自產的方式生產新能源汽車。目前萬向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擁有杭州、上海、常州、底特律、波士頓、洛杉磯、慕尼黑、捷克等8個研發(fā)和制造基地,新車很可能在杭州生產。
據(jù)悉,2016年7月萬向也在國內申請注冊了“凱萊汽車有限公司”,為Karma汽車落地杭州蕭山做好準備,不過將Karma Revero引進中國,還需要更多測試。
基于Karma失敗的經驗,雖然萬向在產品研發(fā)和市場投放上頗為謹慎,但是如何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并具備自身核心技術優(yōu)勢,成為萬向在未來產品規(guī)劃中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
國家科技部 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表示:“從目前已經獲得資質企業(yè)來看,傳統(tǒng)車企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汽車已經有整車在市場銷售,而其他企業(yè)汽車距離真正量產還有一段距離,制造整車依然會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