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柯
6日晚間,一則深圳羅湖區法院的判決書引出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最開始媒體的報道是該法院判決寶能增持萬科無效,然后是稿件被撤內容無法顯示,最后是法院方面澄清只是管轄權異議的裁定,案件本身還在審理中。
可以說,沒有這個烏龍,很多人還不知道萬科工會起訴寶能增持一事。為了讓寶能趁早滾蛋,2016年7月初萬科以工會的名義向羅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寶能旗下的鉅盛華、前海人壽,以及相關資管計劃的管理方南方資本、泰信基金與西部利得。萬科工會的理由是,姚振華通過這些資管計劃增持萬科損害股東利益,請求判令寶能方面增持萬科股票的行為屬于“無效民事行為”;判令寶能方面限售期滿后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限期改正無效民事行為。
這個去年7月的訴案,是在管理層認定部分險資違規買股及華潤退出萬科之前。也就是說,萬科工會在去年7月的時候尚無法認為自己有很大的勝算,為了趕走寶能,或者說讓寶能知難而退不再進一步增持,已經采用了向法院起訴的辦法。當然,如果萬科方面知道后來有這么多“利好消息”,可能也不會走到這一步。關鍵是,這個事情也許萬科自己都不愿意被曝光出來,偏偏人算不如天算,而且還是用一種以開始被很多人誤解的方式被告知,實乃天意。
很多人6日晚上看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難道姚老板真金白銀買到了“假股票”,還要被判定增持無效?那是不是買賣無效?那很多投資者可不可以把自己48元買的中國石油也拿出來向法院起訴一下呢?當然,后來事情比較清晰了,萬科工會也沒有說寶能買賣無效,而是不希望寶能繼續增持,要把多增持的賣掉,維持到5%以下,大家相安無事。不過這個事情總還是很別扭,人家真金白銀買的,就算信披有問題,那也不是法院管的吧,證監會還沒下結論,萬科工會和管理層就這么著急?
為什么這么著急?損害了哪部分股東的利益?這個簡單,萬科管理層。要知道,萬科管理層目前控制著上市公司,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什么手段,用什么手段。當然,可能是因為有高人的原因,現在連央企華潤都不得不將股權悉數轉讓,不參合這出鬧劇了。寶能系似乎已經窮途末路,所有的有利條件都倒向了萬科管理層,寶能還有什么起死回生之術?基本沒有了,它會認輸嗎?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現在各種條件都不利于寶能,但寶能到現在還沒有公開減持萬科,怎么理解?
寶能增持萬科的成本據說是接近每股20元,現在萬科股價每股20元出頭,加上寶能的利息成本,萬科目前這個價格基本是寶能的成本價了。此前,萬科股價高高在上,寶能不賣情有可原。還賺著,就可以繼續耗下去,現在還耗得下去嗎?對于惡意收購,上市公司還有很多毒丸,比如,要讓寶能知難而退,還有一個辦法,把萬科的股價做下去,讓寶能虧不起,自然就舉手投降了。萬科會不會這么做?我不知道,但既然萬科管理層目前依舊控制著上市公司,要出幾個負面消息還是很容易的,A股市場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變著花樣操控股價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不信萬科跌到15元寶能還能坐得住。
以前萬科管理層處于弱勢,幾大增持者得意,股價扶搖直上;現在萬科管理層勝券在握,幾大增持者失意,股價跌跌不休。對于這樣的情況,真不知眾多萬科的中小投資者心頭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