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歷時三個月,千回百轉的鬧劇終于走到尾聲。
3月31日晚間,萬家文化(600576.SH)發布公告稱,收購方龍薇傳媒表示標的公司(萬家文化)正被立案調查,交易存在無法預測的法律風險,龍薇傳媒認為交易的客觀情況已經發生變化。經協商一致,雙方同意終止本次交易。這一公告也正式預示“小燕子”趙薇入主萬家文化夢碎。
表面看起來,這場收購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證監會對萬家文化的立案調查。2月27日,萬家文化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書》稱,由于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但事實上,這場收購從一開始就充滿迷幻。
2016年12月26日,萬家集團與龍薇傳媒簽署轉讓協議,將萬家文化29.135%的股權作價30.6億元轉讓給龍薇傳媒。隨后在2017年1月11日晚間,從萬家文化回復證交所的問詢函中,投資者進一步得知了此次交易竟然是以50倍的高杠桿進行操作,一時引起各方關注。(早前報道:身家56億的趙薇要借款30億收購萬家文化 誰將是這筆交易的最后買單者?)
之后的2月13日晚間,這場收購開始第一次的劇情反轉:由于龍薇傳媒融資遇到難題,雙方決定對本次交易事項進行調整,將轉讓給趙薇旗下龍薇傳媒的股份總數由原先的1.85億股調整為3200萬股,轉讓總價款調整為人民幣5.29億元。30.6億元的交易預案縮水為5.29億元造成的直接結果,是趙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希望破滅。不止如此,高杠桿交易還引來了交易所和證監會的問詢。為此龍薇傳媒還詳細披露了收購的資金來源以及調整的主要原因。(早前報道:萬家文化披露趙薇找銀行借錢遭拒過程 新交易方案資金杠桿降至8.8倍)但是,終究無法抵擋管理層對于高杠桿資金的追問。
而3月27日晚間萬家文化發布的公告,則預示著交易的失敗。萬家文化公告稱截至當日,龍薇傳媒未提供股份過戶所需文件,也未派人前來配合辦理股份過戶手續,故尚未完成相關股份過戶手續。有業內人士解讀該次公告表示“已經是燙手山芋了,沒人敢接”。而如今的事實也證明,這場收購已失敗告終。
回顧此次的收購預案,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高杠桿收購的弊處首當其沖。原交易預案中,30.60億元的收購對價中,只有6000萬元是龍薇傳媒股東自有資金,另外的30億元分別由第三方借款和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所得,杠桿率高達50倍。其次則是該事件對股價造成的波動,或涉及操縱股價。從1月12日萬家文化宣布趙薇入主之后,停牌32個交易日之久的萬家文化在5日之內漲幅達到了36%。但是在2月16日宣布更改方案,即趙薇入主失敗之后,三個交易日內公司股價最大跌幅達到16%。1月12日至2月24日進行交易的22個交易日內,萬家文化股價的振幅達到了46.8%。一位從事并購行業的律師告訴界面新聞,從法律角度而言,龍薇傳媒很有可能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并違反了《證券法》第七十七條“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縱證券市場中的(四)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梢哉f,這次收購案對于市場造成的影響十分深遠。
龍薇傳媒在回應上交所的問詢函時表示,萬好萬家集團還將此前收取龍薇傳媒的2.5億元在60天內返還給龍薇傳媒,雙方還互不追究違約責任。但是毋庸置疑,收購的失敗對雙方都沒有好處。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或將因為此事被追究法律責任。
萬家文化的股價也跌破了停牌前18.38元/股的價格,3月31日收盤僅為13.8元/股,較停牌前下跌了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