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再過兩個月,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可能就會鎖定北京光華路SOHO2和上海凌空SOHO的買家了。這意味著,加上前幾日以35.73億元售出的上海虹口SOHO,2017年,SOHO中國將有可能收到整售三個項目的現金,這是一筆會超過100億元規模的資金。
如此大規模的現金回流到上市平臺,如何花?
“主要還是投到SOHO 3Q(以下或簡稱3Q)業務上來,還有一些可能用于分紅。”潘石屹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SOHO中國將向輕資產轉型,不會再拿地建房,將集中精力聚焦SOHO 3Q的發展,以租賃方式獲取物業,再改造成SOHO 3Q進行運營管理,該業務將成為SOHO中國未來兩三年之后新的業績增長點。
值得關注的是,即使手握大量現金,按照潘石屹的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還會進行一輪融資。潘石屹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將會把17個SOHO 3Q整合去融資,實現其品牌價值。至于未來是否有分拆上市的計劃,潘石屹稱,各種可能都是存在的。
告別“買地建房”
事實上,2012年8月份,潘石屹經歷了各種“向哪里轉型”的焦慮之后,決定告別散售,向持有物業運營轉型,這一戰略轉型決策造成了SOHO中國股價應聲而落,現金流壓力也接踵而至。
2014年以來,SOHO中國開始以整售資產的方式逐步撤出上海辦公物業市場,彼時,恰逢李嘉誠也在拋售上海商業資產。“落袋為安”或許是這兩位企業家對上海辦公物業市場的理解。畢竟,時至今日,SOHO中國已經出售了大量商業物業資產(詳情見《證券日報》此前刊發的《SOHO中國欲再售京滬資產 潘石屹可套現超過340億元》報道)。更重要的是,SOHO中國自2013年獲取北京麗澤一宗地塊后,已經再也沒有任何地塊入賬。
鑒于此,業內有質疑聲稱,潘石屹是不是不算一個開發商了?
對此,潘石屹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房地產行業“拿地—開發—銷售”的這種商業模式到2017年基本就已經結束了,地價高,地產企業利潤率很低,天花板已經在來的路上,甚至已經來了。SOHO中國不會再通過拿地去建房,SOHO 3Q接下來的發展,也要走輕資產化的發展方向,這也可以理解為SOHO中國開始向輕資產方向轉型。
但潘石屹同時表示,SOHO 3Q本質上是房地產產品,SOHO中國手里還有很多項目,一時半會兒還告別不了房地產。
不過,他也直言,“在我心里,永遠不能銷售的是外灘SOHO和望京SOHO”。至于其他項目是否還會銷售,潘石屹稱,“走一步算一步吧”。
在潘石屹看來,北京商業物業不能散售政策的出臺,意味著商業物業除了整售這一條路,其他商業模式已經不存在了。同時,商用物業帶來的租金回報率并不高,他表示,中國利率高,辦公物業的凈租金回報率為2.7%左右,其回報率是美國的一半。
或許,上述因素促使他接下來要著力發展SOHO 3Q。
欲打包SOHO 3Q融資
據SOHO中國總裁閻巖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截至到現在,SOHO 3Q有1.7萬個座位,17個中心,整體出租率為85%,預計到年底出租率將達到95%。接下來,為了完成SOHO 3Q數量級的擴張,未來除了一線城市,還會下沉到二線城市,也有可能到三線城市去發展。
潘石屹也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前幾天,“我與毛大慶(優客工場創始人)聊天時,他告訴我無錫和開封租的最好,我打算8月份回來之后,去開封看看”。
而對于SOHO 3Q新項目的獲取方式,潘石屹表示,不會拿地再去建設SOHO 3Q,也不會整體收購一棟舊有物業去改造成SOHO 3Q,“我把CBD的房子都賣了,再到別的地方收購破房子,這生意不是做反了嗎?”
對于SOHO 3Q接下來擴張方式, SOHO 3Q運營總監IVY表示,目前的想法是租用現有市場上空置的房產資源,暫時不輸出管理,因為貼牌不利于運營管理質量的把控。
事實上,潘石屹私下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接下來可能會跟開發商合作,降低租賃成本去擴張3Q,但不管跟誰合作,地段是第一位的,3Q本質上來說還是房地產生意,但希望SOHO 3Q形成一個自我發展和自我循環的生命體。
值得關注的是,在潘石屹向輕資產轉型的路上,將會率先啟動一輪資本運作。潘石屹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將會把17個SOHO 3Q整合后去融資,實現其品牌價值。至于未來是否有分拆上市的計劃,潘石屹稱,各種可能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