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消息,全球汽車企業因中美貿易糾紛激化接連收到打擊。德國戴姆勒汽車公司20號(當地時間)表示今年息稅前利潤(EBIT)較之去年或將略有減少。
報道稱,戴姆勒調整業績預期的決定性因素為在美國工廠生產后銷往中國的SUV受到中美貿易糾紛的影響。中國對美國發起的針對中國產品征收25%的關稅發起反擊,表示對美國產品征收相同水平的關稅,其中汽車就包括在內。
汽車產業分工復雜 需要開放的貿易環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財經評論員金寅圭表示,近幾年,全球汽車產量雖然逐年上升,但產業已經進入低速增長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形勢良好,并且有巨大人口數量帶來的市場需求,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
過去歐洲出口美國,美國出口中國形成的中、美、歐三角貿易關系中,有一個核心的產品就是汽車。
但今年年初開始,中美、美歐之間貿易摩擦加劇,美國政府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中國采取了同等反制措施,自然會對具有超長的供應鏈條和復雜分工的汽車產業帶來不利的影響,汽車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情況可能不會特別理想。
中國汽車產業鏈日益成熟 在全球市場提升影響力
金寅圭認為,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三個特點,首先是本地品牌的發展速度很快,產業鏈日益成熟。第二是在新能源汽車,尤其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第三是過去在全球汽車市場,很少見到中國品牌的身影,但是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通過并購或是與外資品牌成立合資公司,產業資源不斷優化重組,競爭力不斷提升,未來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全球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