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于當地時間7月6日00∶01起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
迄今為止世界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終于打響。回頭看,從3月下旬以來中美經貿摩擦的一系列“你來我往”,這就是一場美國蓄謀已久,不管你中國愿不愿意打,都注定要遭遇的一場貿易戰。也就是說,這場中美貿易戰遲早要來,躲是躲不掉的。
生意本是談出來的,對于貿易摩擦,談判是最好的溝通解決之道。3月份以來的磋商,談的時候握手言歡,但每次談過之后美方都出爾反爾。美國置世界貿易規則于不顧,置全球產業鏈的形成于不顧,以強凌弱,不僅對中國,還對德國、加拿大、日本等都舉著關稅大棒,這種與美國“一股獨大”全球地位極不相稱的“不誠信”,以及赤裸裸的貿易霸凌主義行徑,使得“談”失去了意義和價值。這也說明,從一開始,美方就沒想要“談”出結果。
再看美國動用其國內法啟動301調查對于中國的指責。比如,美方認為中國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源。但基于數據的研究發現,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根源本質上在美國自身,而兩國的統計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在美方這次公布的對價值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稅清單中,有59%都是在華外資企業包括美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聽解釋,不顧事實,一味指責,這正是美國奉行“強權即公理”的體現。
這不僅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較量,更是一場單邊對多邊、強權對規則、保護主義對自由貿易的較量;不僅是一場貿易戰,也是產業競爭力之爭、道路及制度之爭。看清了這場貿易戰的本質,理解了我們不得不打的初衷,剩下的就是丟棄幻想、保持清醒,做好我們自己的事。中國的立場一以貫之: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
面對貿易霸凌行徑,只有應對較量。兩位企業家的回答更有說服力。
一位是央企掌門人寧高寧。寧高寧說,企業自身的競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管今天有沒有貿易關系的改變,中國企業家都要去面對。如果企業本身不能進步,就算關稅降了也沒用。另一位是民企掌門人任正非。任正非說,中國最大的武器就是13億多人民的消費。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估計未來20年到30年,甚至50年到60年還不能消除。但是,我們要將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活下來”。
兩位企業家的話雖不同,但我們讀出的是同樣的道理——自強不息、埋頭苦干,做好本職工作、提高自身實力。企業強,則國力強。這就是我們的底氣。(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