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肖涌剛)9月12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發布近期計劃供應的66宗、約481公頃住宅用地基本情況,涉及除東城、西城外的其余14個區,總規劃建筑規模達933萬平方米。其中,人口較多的朝陽、順義供應9塊,大興、豐臺供應8塊,相較其他城區供應地塊明顯較多。
具體來看,在區位分布上,位于城六區及城市副中心等熱點區域的項目約156公頃,占比為32%;位于大興、順義、昌平、房山等新城區域的項目約200公頃,占比為42%;位于門頭溝、平谷、密云、懷柔、延慶等生態涵養區的項目約125公頃,占比為26%。
在供應地塊性質方面,純居住地塊34塊,其余地塊多配建幼托及商業。按照總計建筑規模933萬平方米計算,假設有一半的地塊為居住用地,則可以提供至少5萬套房源,這在相當程度上能夠緩解未來北京新房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
不過,業內指出,房地產建設通常需要兩年左右的周期,近期土地供應的集中釋放,不會馬上對當前市場帶來影響,但對穩定市場供需預期與控制房價、房租的過快上漲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6月22日發布的《北京市2018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顯示,今年計劃安排1200公頃住宅用地,在供地結構上,包括商品住宅用地、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以及集體土地租賃住房用地。就計劃供應情況看,無論在總量還是在供地結構上,住宅用地供應計劃都和去年保持一致。市規劃國土委強調,下一步,將嚴格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要求,按照 “四個70%”的結構安排供地,優先保證共有產權住房與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滿足居民自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