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較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處于臨界點,為2016年7月以來最低值。專家認為,PMI下降顯示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但采取積極宏觀政策,包括加大減稅降費、定向補短板擴內需有助于經濟保持平穩運行。
訂單和價格類指數下降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11月主要特點為:一是價格指數明顯回落;二是生產保持穩定,需求擴張減緩;三是制造業多數行業處于擴張區間;四是進出口景氣度繼續低位運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訂單類指數和價格類指數下降是11月制造業PMI走弱的主要原因。新訂單指數比上個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在手訂單指數低至44.3%,表明制造業需求萎縮。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連續6個月低于榮枯線且趨勢性下降,預示未來出口增速可能放緩。供需兩端價格下降,將影響到制造業活躍度。由于購進端價格降幅大于出廠端價格降幅,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制造業成本壓力的作用。由于訂單需求已經顯著走弱,可能導致未來制造業生產放緩,需引起關注。進口指數降至47.1%,今年較快的進口增速可能難以延續。
展望未來,連平表示,制造業、非制造業和綜合PMI全部連續兩個月下降,顯示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但宏觀調控空間仍然較大,采取積極的宏觀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定向補短板擴內需措施,將有助于經濟平穩運行。
政策托底作用逐步顯現
從企業規???,大型企業PMI為50.6%,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49.1%,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9.2%,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位于臨界點以下。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赫表示,政策托底作用逐步顯現,但政策效果還需進一步顯現。分企業規??矗捎?ldquo;三支箭”、科創板等政策,中小企業PMI指數的變化情況好于大型企業。與上月相比,中型企業回升1.4個百分點,小型企業有所下降但降幅少于大型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非制造業運行總體穩定,服務業擴張加快。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趙慶河分析,受“雙十一”促銷活動等影響,郵政快遞、電信、互聯網軟件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6.0%及以上,業務總量實現快速增長。此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均位于60.0%以上,升至高位景氣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