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國家環保政策和各地限購法規的影響,乘用車市場生態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一方面,乘用車燃油消耗限值將在2015年過渡到第三階段,大排量、高油耗的轎車可能面臨無處藏身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一線城市限購法規的相繼出臺,也讓廠商的視線開始向二、三線城市集中,而這些區域正是小排量車型的目標市場。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上半年數據可以看出,1~6月我國轎車銷售615萬輛,同比增長5.3%,增幅的回落讓這一市場面臨重壓。不過,以低排量為主的A級以下車型銷量卻再創新高,達到363萬輛,增長超過10%,其在轎車市場中的占比也達到58.7%,同比上升2%。旺盛的需求引來汽車廠家的追逐,使得這一市場迅速壯大。
A級車型銷量增幅18.3%
我國乘用車市場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A00級車型的銷量同比下滑24.4%,A0級車型小幅增長5.8%,而A級車型銷量增幅則是高達18.3%。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對記者表示,這一市場“升級已經非常明顯,來勢遠遠高于預期”。
相關政策對上述變化起到促進作用。一方面,隨著第三階段乘用車燃油消耗限值將于2015年全面推行,整車廠商在油耗限值上面臨巨大壓力,這就不得不逼迫車企在產品上更加注重A級以下車型的投入;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促使很多觀望中的消費群體加速購車,而他們以家用轎車為主要用途,也促使車企營銷網絡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并拉動A級車型需求的增長。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一線城市乘用車銷量增長14.2%,而二、三線城市出現29.6%的大幅增長。由此可見,二、三線城市的市場地位逐步提高,而A級車憑借更高的性價比,更受市場青睞。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近期都發布了多款緊湊型車。一方面是合資品牌通過小排量緊湊型車的導入,將網絡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另一方面是自主車企的產品升級,將原本低價的小型車向更高級別的A級車升級。且隨著汽車消費群體向80后、90后轉移,作為大多數初次購車消費者的首選,A級車的市場潛力更加巨大,該市場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也塑造了產品的豐富性。
德系車領跑A級車市場
在眾多品牌中,德系車是推動這一市場增長最主要的力量。根據乘用車聯席會發布的數據,德系品牌A級轎車上半年銷量由去年的82.50萬輛攀升至今年的107.14萬輛,同比增長三成,領跑整個市場,同時其市場份額達到29.6%,在A級車市場中占據榜首。
從車型來看,上半年,A級轎車銷量排前十的依次是朗逸、福克斯、桑塔納、速騰、捷達、凱越、軒逸、英朗、科魯茲、寶來。其中,大眾朗逸上半年銷量20.79萬輛,雖然同比微降1.7%,但依然排榜首;福克斯同比增長8.5%至20.15萬輛,欲與朗逸爭雄;而排名第三的桑塔納銷量同比激增69.0%,由去年同期的10.88萬輛增至18.39萬輛,迅速向前兩名靠近。
由此可見,德系品牌優勢顯著,在前十大暢銷車型中占據半數,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弱勢明顯,無一進入前十。
車型競爭力較弱依然是限制自主品牌在A級車市場中作為的最大因素。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A級車銷量同比下跌8.3%,市場占有率由28.3%降至23.6%,銷量也由去年上半年的93.08萬輛下滑到今年同期的85.39萬輛。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帝豪EC7、長城C30、比亞迪速銳等,銷量均出現20%左右的負增長。
由于傳統小型車市場的萎縮,自主品牌均將產品升級作為下一步戰略,而就目前的成績來看,這一戰略實施的結果顯然并不理想。從德系品牌的高增長中不難看出,消費者對汽車品質的升級更多地體現在性能要求上,而不再僅僅是追求低價位多功能的車型,僅依靠功能和配置的堆積勉強進入A級車市場,而不能在性能和品質上深耕的自主品牌這一傳統做法恐怕已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